浸淫?用这个字眼好像太重了一点,仿佛古典乐便如毒瘾一般,亦或表明本人在西洋古典乐方面有一定的造诣?非也,菜鸟一个而已,用这个字眼只是随大流吧,最近好像流行这个字眼,所以偶也用了一把过过瘾。
言归正传,真正接触西方古典乐也是在本科时代,那段不学无术的日子,“兴趣广泛、心得全无”,钱钟书形容方鸿渐的这句话用在当时的我身上也很合适。我要感谢隔壁寝室那位收集了很多古典乐cd的阿东哥(不知道他现在如何,都没联系了),我还记得一天深夜当我在宿舍楼走廊煲电话粥的时候,一个黑影点着一个蜡烛远远走来,无声无息,当时吓了一跳,以为碰上贞子了,走近一看才发现是阿东,然后他打手势问我要泡面,我挥挥手表示没有,他就奔自修室而去了,早上才知道昨晚是莫扎特的祭日,难怪他点着蜡烛去自修室呢,估计替莫扎特守夜招魂吧。
对西方古典乐真正了解一点是上陈向集老师的西方古典音乐赏析课,很全面的介绍西方古典乐的课,虽然对于具体的乐人无法详细介绍,只能浮光掠影地介绍和聆听些主要的作品,但至少古典乐的历史我开始了然于胸了,这门课是本科时代我上的最认真的一门课,至今残留于脑海里的那点古典乐算是所谓素质吧,我相信已经凝固于自己的灵魂深处。
从格里高利圣歌开始聆听,一直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马勒老柴穆索尔斯基等等,仅仅课堂上那点时间聆听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我开始搜寻古典乐,幸好zju的ftp资源众多,而且分类详细而明确,令我大饱耳福。那时候还看了一些这方面的书籍,音乐圣经这类大部头甚至也借回宿舍放在床头翻翻了,不过自然看不出什么名堂来,感觉最好的还是赵鑫珊的书,比较有感觉。而且自从开了他的书,我也开始对的德意志民族所谓大森林般的性格产生兴趣。
我最喜欢莫扎特了,他的23/27钢协、长笛竖琴协奏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等等,都曾经给我美好的回忆,感觉是阳光灿烂的午后躺在松软翠绿的青草地上聆听鸟鸣的感觉,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然后自然是贝多芬了,九首交响乐老实说不太感冒,感觉太沉重了,当时觉得生命虽然不能缺少奋斗,不能缺少抗争,然而这些不是生命的全部和终极意义,命运、英雄、合唱感觉都是如此,哪怕是田园这样本该平静的曲子,也有狂风暴雨的部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是我很喜欢的,三个乐章,各有风格,冷静而孤寂、欢快、爆发。当然,逆境中的人们是该听贝多芬的,给人勇气和力量,如果你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那么,请你牵着贝多芬的手~!
巴赫太老了,太中庸传统了,不合胃口,勃拉姆斯的交响乐比起贝多芬感觉不那么沉重,虽然大气依然,不过感觉他不是那么全面和深刻,至少比起贝多芬来。德沃夏克、德彪西也是我比较喜欢的,自新大陆、牧神午后等等,能回忆起来的只有这些了,想起来已经有三年多没听古典乐了,汗!李斯特我也很喜欢,主要是他的帅气和才华,舒伯特的鳟鱼不知道为何会评价那么高,至少我当时听起来没什么感觉,就算看了些介绍之类,还是没有感觉,也就作罢了。海顿是我比较喜欢的,不过现在只记得听创世纪的感觉。还有施特劳斯,圆舞曲听起来就想翩翩起舞,光听而不配合肢体语言是不完美的,当然蓝色多瑙河除外,太腻了。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维瓦尔第的四季、格里格、当然还包括老柴为代表的俄罗斯流派,都曾给我美好的感觉。
to be continued,if i have 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