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剥洋葱 发表于 2006-9-29 12:39:00
轻剥洋葱 发表于 2005-6-23 2:05:00 作 者: wbluegreen 标 题: 看书篇 时 间: Fri Jan 14 21:42:16 2005 点 击: 1787 前言 "向来痴,从此醉",没记错的话,这是《天龙八部》里段誉在被鸠摩智擒到江南后经过 一系列变故之后邂逅王语嫣那两回的题目。金庸用这样简单明了的六个字形容段誉当时的 痴狂状态。对我而言,活到现在曾经沉醉其中的人或事也有很多,比如看书,电影,音乐 ,以及游戏,and so on。最近忽然想择而记之,如下: 看书篇 最早开始看书还是从故事大王,童话大王,故事会这样的读物开始的吧。现在想来好像是 很遥远的事情,我还记得当时用省出来的零花钱买到整年的故事大王时候的那种快乐的状 态,故事大王,敢称大王应该是那里头五花八门的小故事吧,在当时同类的读物中,其故 事类型之多样是少有的了。后来看童话大王,也因此迷上了郑渊洁,他的叔克和贝塔系列 当时一直追着看,跟现在天天bt下载看韩剧一样有热情。现在几乎听不到郑渊洁的什么消 息了,但在当时,我感觉他很神奇,能写出那样奇特的故事。后来到了中学,开始看张爱 玲,三毛,张恨水,巴金,钱钟书,亦舒,王朔,梁晓声,金庸,林清玄,胡兰成,余秋雨,王小波,石康他们,每一个都曾经痴迷一阵子,现在用键盘敲击出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当时看他们的书的时候的感觉也似乎回来了。 记得初看张爱玲《半生缘》深夜的时候正巧看到曼贞被姐夫强暴后关在空荡荡的 房间里,她披头散发透过铁窗子呼喊那段,心里也一直打着冷战。似乎我的这个小小房间的外头也有这样一个女子脸贴着玻璃窗对着我呼喊。然后联想到曹禺《雷雨》里周繁漪在雨夜突然出现在窗口那一段,觉得有点恐怖起来。张爱玲的文字是安静的,但安静里透出来的那股子寒气在那个午夜让我不寒而栗。 三毛的文字一直是我的最爱之一,写撒哈拉沙漠以及写她小时候的文字则是我最喜欢的。写到这里,想到她曾经的一篇,关于她收集小石头然后画画以近于痴狂的状态,当时我很奇怪,那样一件事情怎么会投入以至于那种状态,现在想来自己是井底之蛙了。理解一切,便能宽容一切。我现在理解了。还有她一篇关于卖花老太婆的,讲述着荷西和三毛联合起来和她斗智斗勇摆脱纠缠的有趣经历,感觉很有味道。还有她的拾荒梦,她的爱情,所有这些零零碎碎的记忆都是我钟爱的。但自从荷西死后,三毛自然,任意洒脱的文字开始变得黯淡,甚至恐怖。她的后期文字我一直不敢重温,忘不了初看时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再说张恨水,最初自然是看《啼笑姻缘》,前段时间看他的金粉世家翻拍的连续剧,遗憾为什么不翻拍啼笑姻缘。张恨水的文字我一看就入迷了,他的文字对我很有诱惑力。看到沈凤喜疯掉的时候同样是在午夜,但不觉的害怕,只是觉得遗憾。待到全书看完,一种近似于大团圆的味道,我也读出了武侠的味道来了。后来看他的《太平花》,《丹凤街》就没有这种感觉了。张恨水的小说很有感觉的,但其他小文章则觉得索然无味了,可能他没有刻意经营而已,建国以后他的那些文字更是味同嚼蜡了。而张爱玲则不然,无论小说,散文皆有韵尾,这也是张爱玲强的地方。张的红楼梦魇,考据细的让我肃然起敬,同时也不乏女子对于文字的直觉和敏感。 钱钟书其实我感兴趣的还是他的经历,有点传奇的味道。看《围城》也能折射出这种传奇,尤其是和杨绛的那些写钱钟书的文字对照着看,很有教科书参照注解的味道。钱钟书将自己的经历写入围城,难怪有人会借此考据其生平,也难怪会有狗尾续貂之作比如《围城之外》之类的问世了。比起金庸将古代真实人物写入虚构的小说之中让人虚实难辩,相形之下,钱钟书很有些本色创作的感觉了。围城的语言堪称一绝,高中的时候很是痴迷了一阵子,待到后来看王朔,王小波,同样是诙谐的语言,还是有些不同的。钱钟书似乎是学者型的,幽默起来也喜欢引经据典,似乎高高在上,对笔下的人物进行诙谐的嘲弄。而王朔则是市井型的,幽默得很实在,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和读者平起平坐一般。王小波则鉴于二者之间。钱钟书本来还有本《百合》小说传世的, 可惜当时国难当头,辗转奔波之余手稿也不翼而飞,真是遗憾了。钱钟书的文论我是一知半解的读的,感觉批评林纾的那篇长文写的很妙。其他小文章也很有味道,譬如《窗》。而至于管锥编,谈艺录之类的大部头我就只能望而兴叹了。 再说金庸,他的所谓"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都细细读完了,而且神雕,天龙,倚天和连城诀这四部我觉得比较经典的则读了不止n次了。除了越女剑没看,不过向来评介不高,金庸本人也很不满意,我也就忽略不计了。天龙和神雕是我最喜欢的两部,前者博大精深,后者相形之下显得细致单纯。记得当时初看天龙,从一开始段誉,钟灵在无量山的出现,到后来乔峰,虚竹相继现形,等到这哥仨凑齐了,我已经彻底陷入天龙的深渊无法自拔了,无可讳言,她是我看过的最吸引人的小说之一。看到后来少室山大战,萧远山,慕容博的现身,仿佛忽然别有洞天一般,豁然开朗,愈加精彩了。至于神雕,小龙女和杨过真的是神仙美眷,他们才是整部书的精华,小龙女是金庸笔下我最爱的人物。她的言语字字珠玑,杨过后来苦等十六年未果,从断肠崖跳下的那一刻,我躺在自己床上看这段文字,同样是伤心欲绝。后来柳暗花明,小龙女仰头望天的那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是老了,而是我的过儿长大了。"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那样的女子才配得上杨过那样痴情的等待!! 林清玄,名字就够清够玄的。高中一段时间对他很痴迷,因为他不写长篇小说,一篇篇的文字短小精悍的,文字清新安静又富有哲理,当时很合我的口味。至今记得最初看的是浙江文艺出的《林清玄散文》,有趣的是后来接触到的许多作家比如余秋雨,王鼎均,方杞等的书都是浙江文艺出的,因此很感激这个出版社。至今仍留在脑子里的关于林清玄的文字记忆不多,印象特别深刻的有描写周梦蝶这位台湾诗人的一篇文字,尤其是描写他大病后吃饭的一段感觉极为传神。还有关于禅学以及美食之类的文字,这些只是些碎片,不过有一篇《法缘师妹》,印象极深,关于轮回的一个故事,当然是看到最后才明白是写轮回的,看完脑子一时空空的,过了一段时间才会叹息一声。后来听过林清玄的一个演讲,在南财做的,感觉他说话缓慢而生动,幽默而庄重,非常好的一个演讲,至今依然留在我的硬盘里。 --to be continued 看看前面,巴金,亦舒,王朔,梁晓声,胡兰成,余秋雨,王小波,石康,my god!居然还有这么多没写,后悔给自己定的范围太大了,有时间再写吧。 |
--
let bygones be bygones ……